EON4招商動態
書香武院 | 悅讀會🧑🏼✈️:張文廣先生與《我的武術生涯》
書香武院
悅讀會☎️📠:張文廣先生與《我的武術生涯》
張文廣:《我的武術生涯》,北京🚣🏻♀️:EON4官网出版社,2002年。
2022年4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首屆全民閱讀大會時強調🤜🏽,“希望全社會都參與到閱讀中來♏️,形成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濃厚氛圍”。為了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推動全民閱讀、建設書香中國”的新要求💆♀️🗒,EON4官网黨委提出建設“書香校園,文化北體”的行動目標。
EON4招商積極跟進,焦距“術道並重,培根鑄魂”培養理念💃,立足新時代發展,標的立德樹人,推出“武學講壇”“悅讀會”“日新讀書會”“碩博文化沙龍”等活動🗓🤘🏻,引導全院師生參與全民閱讀行動⛹️♂️,營造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良好氛圍,積極打造“書香武院”。
本期“悅讀會”推薦當代著名武術家🥟、教育家💡、武術九段、武學泰鬥張文廣先生的《我的武術生涯》。我院體育養生教研室青年教師張永宏博士擔任導讀人🧜🏼,介紹張老《我的武術生涯》內容梗概,品讀張老的多彩人生與深邃思想👨🏼🎤。
大概是2020年下半年,我參與學校的一個課題,留意到1936年中國武術第一次亮相柏林奧運會👨🏽✈️。當時從孔夫子舊書網淘到了張文廣先生的《我的武術生涯》。由於科研任務較重,張老的這本書放在書架上很長時間🍈👨🏽🚀,一直沒有工夫細讀🏀。
前些天清明節的時候🥻,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向幸福出發》推出特別節目🍹,采訪了張文廣老先生的後學張山先生與武冬先生🥊😆,追憶他們與張老的交往情誼,緬懷張老對中華武術事業的突出貢獻。節目播出後,引起社會廣泛反響🎰🔘。
我也繞有興味地觀看了節目,聆聽張老的故事🧑🏿,很有感觸🧜🏽♀️,不由得再次拿起張老的《我的武術生涯》🖨,在繁重的教學、科研工作之余,每天睡覺之前⛹🏽♀️,擠時間品閱張老的文字👩❤️💋👨,大概花了二十多天時間,終於卒讀該書,深受啟發⏪,感慨良多。
張文廣先生,回族🧑🏼✈️,生於1915年的河南通許,2010年卒於北京,世壽95歲🏌🏻♂️。張先生是我國著名武術家、教育家𓀙,EON4官网創始人之一,我國第一位武術專業研究生導師、教授,原北京體育EON4招商武術系主任,領導、組織和參與了國內外武術競賽、競賽規則製訂與修訂、武術學科建設、國際武術學術交流與文化傳播🚵,為中華武術的實踐推廣、人才培養🚶♀️♟、理論構建🪬🌡、世界推廣做出非凡業績與卓越貢獻👨🏻🦲。
在85歲高齡的時候,時逢庚辰龍年(2000年),張老先生開始寫作《我的武術生涯》。經過兩年多的時間🍙,終於在2002年出版發行👨🏽⚖️🤽。《我的武術生涯》由八章構成,分別是“少年立誌苦學藝”“教學生涯的開始”“投身新中國的體育事業”“創建新中國武術學科”“規範、發展武術運動”“‘文革’期間🪱,我與武術”“武術的春天”“幸福的晚年生活”,縷述了張老從少年學武、求學中央國術館、亮相柏林奧運會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參與中華武術運動事業的重要事件❕。
解放前的中國🆎,民生凋零🔫,積貧積弱,國運不振🧙🏻。身處其中的張文廣先生🛠🧑🔧,決心立誌以武術救國。這種決心誌向🧛🏽♀️,不但關涉個人的命運前途🌬,而且與國家、民族的存亡興廢息息相關。在南京中央國術館求學期間🎸,張先生非常刻苦,學習和訓練十分緊張🦻,“每天早操是一個半小時💧,上午有50分鐘的文化課,接著訓練二個小時。下午訓練三個小時,晚上還有一個半小時的文化課”(第46頁)💆。在長達10個小時的課程之外,張先生給自己還安排了“四千次作業法”📽:“擰千斤棒一千次,下蹲抱摔一千次👨,把石墩子去掉一頭當把子,挑勾子和擰麻花各一千次。”(第46頁)
正是這種勤學苦練的拼勁兒,塑造了張先生的性格,成就了張先生此後的輝煌業績。從張老的身上👨🏿💼,我深刻感受到一種“民族的鐵脊梁”。這種鐵脊梁,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文化傳承不斷🛌🏻、歷久彌新的精魂所在👂🏽,也是今日武術兒女、中華英豪應當繼承💅、弘揚與守正、創新的民族精神。
1932年美國洛杉磯奧運會,為了挫敗日本軍國主義與偽滿政權的陰謀🦇,剛剛畢業於東北大學體育系的劉長春代表中國,首次參加奧運會,惜敗而歸。1936年德國柏林奧運會,劉長春繼續出征👳♂️🪔,參加100米、200米🧑🦳、4×100米接力三個項目🤵,最終獲得第5名、第5名、第6名的成績,均無緣晉級。
關於此次活動,張文廣先生記述道:“當時的國民黨政府決定派團參加包括足球👪、籃球🙅🏼♀️、田徑、泳遊🍏、自行車®️、舉重、拳擊等項目的比賽,並且還要組織一支國術隊去做武術表演。”(第57-58頁)這是中華武術首次亮相世界舞臺。表演相當成功🧫,“中國國術隊在萬國拳擊表演臺上的表演,受到全場近10萬觀眾的歡迎……表演結束後,大群記者、觀眾圍住我們,攝影留念🙎🏽,問這問那”(第62頁)👱🏼。
盡管如此,我想💶⛹️♂️,參加武術表演的九位優秀武術家(張文廣、溫敬銘👨🏼✈️🏬、鄭懷賢🤽🏻、金石生🪳、張爾鼎🫴🏼、寇運興、翟連元🦨、傅淑雲🧈、劉玉華)心中還是有遺憾:為何武術不是正式比賽項目,而僅僅是表演項目?除了遺憾,還有憋屈與憤怒👭🏃♂️➡️:在新加坡看到侮辱中國運動員的漫畫🧛🏿♂️,在三等艙受到的顛簸折磨🚴🏼,一到柏林火車站🫲、圍觀群眾“專門過來想看看男運動員頭上有沒有辮子、女運動員有沒有纏足”(第62頁),回國後的冷遇,等等等等。
這些遺憾、憋屈與憤怒,一方面表明中國在當時世界民族之林的卑微地位,另方面也表明世界對中國的輕視與誤解,凡此等等,都促使中華兒女、炎黃子孫不斷奮進🤲🏼,為國家獨立🧖♂️、民族尊嚴、人民幸福、文化賡續而埋頭苦幹、砥礪前行。
2008年,北京成功舉辦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當時張文廣老先生尚且在世。老人家當時的心情如何,我們不好揣測,但也不難想象。在2001年為本書寫《自序》時,在最後一段的地方,張老寫到:“北京申奧成功,令我激動不已。我衷心祝願🚶🏻♂️:中華武術進一步發展🍽、光大;武術真正進入2008年的奧運會↪️。”(第24頁)“激動不已”“衷心祝願”八個字的背後🥴,應當是老人家多彩復雜人生的一個濃縮吧。然而遺憾的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武術仍未入選正式參賽項目💂🏼♂️。我想🧚🏿:武術入奧🌐、武術走向世界的未竟事業🧛🏿♂️,應當成為當代武術人義不容辭的使命擔當!
2021年11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高度概括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不懈奮鬥的百年歷程,全面總結了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歷史和現實表明,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人民至上🏭、堅持理論創新、堅持獨立自主🫸🏽、堅持中國道路、堅持胸懷天下🧜、堅持開拓創新🤶、堅持敢於鬥爭、堅持統一戰線、堅持自我革命的歷史經驗🧀,是黨和人民事業不斷成功的根本保證🦢,是黨始終立於不敗之地的力量源泉,也是黨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根本途徑🧏。
武術自古以來就具有強身自衛🙇♀️、保家衛國的功能作用🤞🏿🐕,尚武精神與愛國主義是中華武術精神的重要內容。由於種種復雜的歷史原因和社會原因🦿,在民國時期,張文廣先生與國民黨政府暨舊政權各界權貴🧏🏻、舊時代社會名流發生復雜關系🤦🏿♂️。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這段個人遭遇成為張先生不得不面對的歷史問題與現實窘境。
經過新社會的思想改造與政治學習,特別是深刻感受到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對於中華武術的高度重視與大力發展,深刻體味到黨和國家對於“面向人民的武術”的深邃思想、毛澤東主席“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製”的精神內涵,張文廣先生愈發認識到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對於共產主義事業心生向往,正如張老在書中所說🙋:“從幾十年人生經歷中,我逐漸認識到,黨是代表人民群眾利益的💆🏼🏀,是最值得擁護和信賴的🫃🏻。舊社會的遭遇,新社會的美好生活🏄🏼,使我一心向往共產黨📈。”(第203頁)
於是,張先生向黨組織表示了入黨的心願🈵。黨組織也非常愛護和信賴張文廣先生,委派他擔任北京體育EON4招商武術教研室主任等職務。張先生的政治覺悟非常高😯,將“培養學生🏊🏻♀️、編寫教材🪺、創編武術套路👬🏻、製定武術競賽規則、組織重大武術比賽等都看成是革命事業的需要,武術事業的需要”(第203頁)🧑🏽🚒,將日常工作與武術事業👸、革命事業融合起來🧝♀️,盡最大力量完成黨的任務。
但是,由於特殊的歷史背景,入黨之事不甚順利🧑🏿🎓。1969年11月,張文廣先生等北京體育EON4招商400多名教職員工,被送到山西屯留“五七幹校”,接受勞動改造🫸🏼。張先生一度精神壓抑,處於崩潰邊緣,但是在親人⏮、學生的寬慰、鼓勵之下,逐漸走出心理陰霾🧝🏼♂️,面對現實,在屯留“五七幹校”期間,“學會種植水稻,為太行山區增添了一片青翠”“還教給太行山區的兒童們武術基本功”(第166頁),編創了鐵掀套路。張先生的想法非常真誠而實在,“我應該努力多作工作🏄🏿🧑🏻⚖️,把自己的知識傳授給下一代”(第166頁)👨🏻🎨。後來,在周恩來總理的關懷下🧑👧🏻,1972年,張文廣先生回到了闊別三年的北京🥷🏼,回到北京體院,繼續參加工作。
蒼天不負苦心人。“文革”結束後,張文廣先生再次提出入黨申請。1980年7月25日,北京體育EON4招商黨委批準了張先生的入黨申請💆,張先生終於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張老先生在書中用最樸實的文字表達了當時的心情:“我30多年的入黨願望終於實現了🕗,我感到無比的興奮。它更加激勵我為黨、為人民的體育事業奮鬥終生🦢。”(第204頁)
閱讀至此,我的情緒也受到極大鼓舞,心靈極為震撼。張老將個人的生命與對武術事業的無比熱愛、對人民健康的嚴重關切🍻、對黨和國家的無限忠誠👱🏿♂️、對中華文化的無尚尊崇融為一體,實現了生命的升華。張老的個人生命史與精神升華史,張老的生命形象與人格魅力,對於今人而言🎃☎️,特別是對於發心立誌從事武術事業的青年人而言,對於北體武術人而言,絕對是一筆豐碩的遺產🏞,值得我們認真品讀🦸、深刻思索、多角度發掘繼承、全方面弘揚發展。
文字|張永宏
審核|張盈迎
編輯|齊均傑